周转材料价值摊销完的记账和冲销方法 采用一次摊销法 当周转材料在领用时一次性将其全部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科目,摊销完后周转材料的账面价值为零,无需额外冲销处理。例如,企业领用一批价值为 5000 元的低值易耗品用于生产,采用一次摊销法,在领用时,账务处理为: 借:制造费用 5000 元 贷:周转材料 - 低值易耗品 5000 元 采用分次摊销法(以五五摊销法为例) 领用时先摊销一半价值,报废时再摊销另一半价值。假设企业有一批周转材料,价值 10000 元,采用五五摊销法。 领用时: 借:周转材料 - 在用 10000 元 贷:周转材料 - 在库 10000 元 同时摊销一半价值: 借:管理费用(或其他相关成本费用科目)5000 元 贷:周转材料 - 摊销 5000 元 当周转材料报废,摊销完另一半价值时: 借:管理费用(或其他相关成本费用科目)5000 元 贷:周转材料 - 摊销 5000 元 然后冲销周转材料的账面价值,将 “在用” 和 “摊销” 明细科目对冲: 借:周转材料 - 摊销 10000 元 贷:周转材料 - 在用 10000 元 冲销完资产继续使用的账务处理 情况一:账面上已无价值但实物继续使用(以一次摊销法为例) 虽然账面上周转材料已经摊销完,价值为零,但如果实物还在继续使用,一般不需要进行账务调整。不过为了便于管理,可以设置备查账簿,对继续使用的周转材料进行登记和跟踪。 情况二:采用分次摊销法,已完成摊销但实物继续使用 从会计核算角度,周转材料已经完成了价值摊销的过程,账面已经冲销。如果继续使用,同样可以采用备查账簿记录。但如果预计该周转材料还能提供经济利益流入,且使用时间较长,在符合会计政策和谨慎性原则的前提下,可以考虑对其进行重新评估和入账。 例如,经过评估,该继续使用的周转材料预计还能产生一定的价值,假设评估价值为 3000 元,可进行如下账务处理: 借:周转材料 - 在用 3000 元 贷:营业外收入 3000 元 后续使用过程中,再根据使用情况和选择的摊销方法(如重新确定分次摊销的次数和金额)进行摊销,如采用直线摊销法,预计还能使用 3 期,则每期摊销: 借:管理费用(或其他相关成本费用科目)1000 元 贷:周转材料 - 摊销 1000 元
追问: 周转材料摊销方法 一次摊销法 五五摊销法 直线摊销法 一次摊销账面价值为零时用备查录登记 分次摊销摊完还有价值继续在评估价值摊完 再对冲? 借:周转材料—摊销 贷:周转材料— 在用?
追问: 摊销方法有一次摊销 分次摊销分次摊销包含五五摊销法 (五五摊销法领用时摊销一半报废时摊销一半?) 直线摊销法
回答: 周转材料有一次摊销法、五五摊销法、直线摊销法。一次摊销法账面价值为零用备查录登记;分次摊销若摊完还有价值按评估价值继续摊销,报废时做分录借:周转材料 — 摊销,贷:周转材料 — 在用。
追问: 比如你举的例子要是3000也摊完 最后怎么做处理?
回答: 一次摊销法 领用时已全部计入成本等,摊完后账面无价值,只需在备查簿登记相关信息,无需其他账务处理。 五五摊销法 领用时摊销一半,报废时摊销另一半并转销在用和摊销科目金额。有残值就借记相关资产科目,贷记成本费用科目。 分次摊销法 领用时将在库转在用,分次摊销,最后一次摊完转销在用和摊销科目。有残值按残值处理方式记账
追问: 那不应该是 借:周转材料—在库 贷:营业外收入 借:周转材料—在用 贷:周转材料—在库 (摊销)借:管理费用等 贷:周转材料—摊销 (摊完)借:周转材料—摊销 贷:周转材料—在用 ?
回答: 购进周转材料时 你的第一笔分录 “借:周转材料 — 在库 贷:营业外收入” 这个做法不太正确。正常情况下,购进周转材料应该是 “借:周转材料 - 在库 贷:银行存款 / 应付账款等”,这是基于实际的购买交易进行的账务处理,按照支付的金额或者应付的金额记录周转材料的入账价值,而不是贷记营业外收入。 领用周转材料时 “借:周转材料 — 在用 贷:周转材料 — 在库” 这一步是正确的,它体现了周转材料从库存状态进入使用状态的过程。 对于摊销部分,如果采用的是五五摊销法或者分次摊销法,你提到的 “(摊销)借:管理费用等 贷:周转材料 — 摊销” 是正确的。这一步是将周转材料的价值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摊到费用中去。 周转材料摊完报废时 “(摊完)借:周转材料 — 摊销 贷:周转材料 — 在用” 这一步也是正确的,它是在周转材料完全摊销后,将在用周转材料和已摊销的金额进行对冲,从账面上清除周转材料的相关记录。 总体来说,除了购进周转材料时的第一笔分录有误外,其他步骤在符合相应摊销方法(如五五摊销法、分次摊销法)的情况下是正确的。如果是一次摊销法,领用的时候就直接将周转材料的全部价值计入费用,不需要后面的摊销步骤。